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朱家鹏教授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这是该校70年来第一篇《Nature》论文。基于此,南京中医药大学授予朱家鹏“人才突出贡献奖”,并给予100万元经费奖励。
朱家鹏(受访者供图)
无独有偶,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彭立近日也在上述国际期刊《Nature》上发表了论文,实现了贵州在《Nature》正刊发表高质量医学科研论文“零”突破。日前,贵州中医药大学也奖励彭立个人100万元。这是建校近60年来,该校首次以空前力度对做出重大科研贡献的个人给予重奖。
上述举措引发广泛关注。有人认为,重奖百万是一种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积极导向;也有人质疑,因为发了一篇顶刊论文就给予百万元重奖,是“唯论文”的典型表现。
对此,其中一位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他的研究的内在机理,而不是发了顶刊这件事本身。
没有像样论文,求职屡屡碰壁
大约10年前,朱家鹏从剑桥大学博士后出站回国。当时踌躇满志的他,给一些知名高校投递了几十份简历,却大多泥牛入海,主要原因是“没有拿得出手的论文”。
朱家鹏做的是结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剑桥期间,他其实已经和研究团队一起发表了一篇《Nature》论文,只不过是排名第二的“共一”,不是一作,而国内很多高校只认排名第一的一作。
为了快点找到教职,朱家鹏的选择范围从顶尖高校、985、211、省属重点……不断降维,他甚至托了关系,最后领导勉强同意聘用,但职称只能给到“讲师”。他以前的同学很多都是名校教授了,大家科研能力差不多。都快40岁了,还得从讲师熬起,他不愿意。
幸遇伯乐校长,成果“静待花开”
后来,他现在供职的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通知面谈,事情才有了转折。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伯乐——时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教授,被作为人才引进,直接被聘为正教授。
接下来的好些年里,朱家鹏申请不到课题,没有经费支持,研究没法正常进行下去。入职3年后的一天,胡刚校长找他谈话,他以为是要问责,没想到却是劝慰他要耐得住性子搞研究,把研究做深入,没有科研经费,学校来统筹安排。
今年5月29日,朱家鹏和耶鲁大学合作的一项中长期研究成果终于酝酿成熟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是第一完成单位,合作者——耶鲁大学张凯教授是和朱家鹏同时期在剑桥做研究的博士后,也是世界上最牛的冷冻电镜学家之一。
这项研究突破了蛋白质纯化的传统概念,直接以线粒体成像,首次实现了线粒体原位膜蛋白的高分辨结构解析。
朱家鹏获百万奖励(图源:南中医网站)
说通俗点,大概意思就是,以往国际上对蛋白质的研究,主要是把蛋白质从线粒体中提纯出来,然后用冷冻电镜进行观察和解析。然而,在有机体内部,蛋白质往往是活动的,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中,不断和其他蛋白发生反应,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静态的观察不足以呈现它真实的状态。如今他们找到了一种办法,能够让蛋白质保留在机体内部,从而在运动中观察它,获取它天然的形态。就好像过去是摆拍,现在是抓拍。不经意地抓拍,有助于得到蛋白质更真实、更准确、更可靠的形态。这对于接下来的科学解析和相关利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现零的突破,两校均奖百万
“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在《Nature》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也是学校办学70周年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才大会上,校领导授予朱家鹏“人才突出贡献奖”,并给予100万元经费奖励。
无独有偶。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彭立近日也在上述国际期刊《Nature》上发表了论文,实现了贵州在《Nature》正刊发表高质量医学科研论文的“零”突破。日前,该校也奖励彭立个人100万元。这是建校近60年来,贵州中医药大学首次以空前力度对做出重大科研贡献的个人给予重奖。
彭立副教授(图源:贵州中医药大学官网)
彭立被作为高层次人才,从沿海高校引进,目前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4月27日,彭立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正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外膜和大脑之间可以交换神经信号,从而实现大脑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感知和控制,为科学家找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幕后主使提供了新思路、构建了新路径。
研究论文发布后,国际医学界给予高度肯定,认为“神经免疫信号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是对该领域有价值的贡献”“这项基础研究将开创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思路”。有网友留言说,“只要肯钻研,非‘双一流’高校的学者一样可以在国际顶级杂志发出自己的声音。”
《Nature》期刊截图(图源:贵州中医药大学官网)
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兴德表示,为激励表彰彭立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和做出的重大贡献,校党委经研究决定奖励彭立个人100万元,支持以彭立为带头人搭建科研平台。同时聘任彭立同志为学校四级教授,并增列为校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按程序选拔其为二附院临床医学实验室副主任。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是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科学杂志。
有人认为,重奖百万是一种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积极导向;也有人质疑,因为发了一篇顶刊论文就给予百万元重奖,是“唯论文”的典型表现。
对此,朱家鹏其实最想说的是,对当下的科研人员而言,论文有时就是个摆不脱的魔咒——对他来说,苦也是论文、愁也是论文,欣喜也是论文,被“喷”也还是论文。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他的研究的内在机理,而不是发了顶刊这件事本身,更不是那“招人喷”的百万奖金!
极目新闻综合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官网、贵州中医药大学官网
(来源:极目新闻)
发表评论
2024-06-30 17:54:36回复
2024-06-30 18:23:40回复
2024-06-30 18:06:10回复
2024-07-01 00:17:07回复
2024-06-30 23:56:41回复
2024-07-01 01:44:17回复
2024-06-30 21:02:42回复
2024-06-30 19:43:44回复
2024-06-30 23:49:45回复
2024-07-01 03:47:41回复
2024-06-30 19:32:03回复
2024-07-01 00:14:37回复
2024-07-01 00:50:15回复
2024-07-01 03:10:51回复
2024-06-30 21:43:45回复
2024-06-30 23:15:50回复
2024-07-01 03:30: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