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的新闻,让俞永达的心情稍稍有些复杂。
6月13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决赛名单,17岁的江苏涟水女生姜萍全球排名第12位,成为阿里数赛自举办以来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天才女中专生”的横空出世引爆全网,面对铺天盖地的后续报道,俞永达在赞叹之余,不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到了姜萍的指导老师王闰秋身上。
同样是数学科班出身,同样因为考博失利选择就业,更重要的是,同样都是在中专当老师。王闰秋的经历与俞永达简直如出一辙。但是,如今在“中专数学老师”的身份之外,王闰秋是“天才少女的伯乐”,而俞永达则依旧只是一名普通的“中专数学老师”。
“说实话,羡慕是肯定羡慕的。毕竟,有哪个老师不想要这样的学生呢?”俞永达顿了顿说,“不过这终归是极端个案,甚至可以说是个奇迹,所以羡慕也没意义。”
奇迹之所以是奇迹,是因为难以复制。姜萍一夜成名,成了“被看见”的那个中专生,而普通的中专数学老师俞永达每天要面对的,则是一群长期以来“不被看见”的普通中专学生。然而,对于职业教育的固有偏见与刻板印象,却让“不被看见”的他们偏偏要被大众戴着有色眼镜审视。
工作压力大、职业成就感低、缺少社会认同,“不被看见”的中专老师们面临一系列独属于他们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和自己的学生一样,他们也时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贬损与误解,甚至被视作教育体系中的边缘人。
6月22日,阿里数赛决赛收官。姜萍是否是货真价实的“天才少女”,待成绩公布后自有公论。可以预见,无论结果如何,“被看见”的女中专生姜萍在未来势必将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而职业教育工作者们,则无不期待着职业教育能够更多地“被看见”。
当数学成为一门“副课”
俞永达任职于江苏某地级市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算上他,这所学校的数学老师一共只有4名。
这所江苏省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在籍学生2000余人,设有中餐烹饪、中西面点制作、机电一体化等20多个专业。2012年,俞永达正式入职。在此之前,他在当时的一所三本大学里教过本科生高等数学,此后又在江苏省内的另一所高中任教。初到中专,俞永达便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
俞永达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的情形。课堂里,没有大声喧哗,没有公然旷课,更没有想象中的打架斗殴,学生的纪律意外地好。但俞永达很快发现,自己似乎是在对着空气上课。从上课铃敲响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已经神游天外。无论俞永达在讲台上讲什么,教室里都没有任何反馈,抛出的问题则更是得不到回应。下课铃响,俞永达夹着课本仓皇“逃离”了教室。
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令自己都觉得尴尬的45分钟,俞永达失望地意识到,在这所学校里,数学更像是一门“副课”。
“不是因为学生没兴趣,也不是因为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最重要的是,在他们的认知里,压根没有学数学的必要。因为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升学的打算,也不会参加高考。”俞永达表示,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与应试挂钩。当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置身于主流的高考体系之外,要说服他们对数学重视起来,难度不小。
俞永达不甘于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副课老师”,更不希望自己的数学课变成台上台下一起“混时间”的存在。他努力向学生传递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始终收效甚微:“无论你是告诉学生们数学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有多实用,还是告诉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本质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们只会认为你在说漂亮话。一句‘我们又不参加高考’,就可以当场把你噎回去。”
2015年,江苏省在国内率先开始实行全省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简称“中职学测”)。包括数学在内的5门课程,被列为公共基础课测试项目。于是,数学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略有提升。
然而,作为“过关”性质的考试,中职学测的命题难度并不高,依然不足以唤起学生对于数学的重视,同样也难以让俞永达收获期待中的成就感。
俞永达的同事潘树芳每周要上17节课。虽然授课的绝对数量远多于普通高中的数学老师,但是潘树芳坦言,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工作的强度并不可比,工作的成果也很难量化:“普高的老师可以比带出来的学生有多少考上了本科、有多少考上了985,中职学测的要求是百分百过关,有什么可比的?”
没什么可比的中专数学老师们,自己也难免遭受区别对待。“别人问起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说是老师,大家都很敬重。问你在什么学校教书,你说是中专,对方的表情就有些微妙了。再问你教什么课,你说教数学的,那表情就更微妙了。”潘树芳说。
在中专从教20余年,潘树芳习惯了这种有色眼镜,也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方式。在她看来,相比考试成绩,引导这些不被期待、不被看见的孩子们始终保有对学习的热情,不至于自我放弃,才是中专老师的职责所在。潘树芳说,每每有学生在课堂上给出一个出彩的回答,或是在课后来到办公室问她问题,她都倍感欣慰。于她而言,这便是专属于中专老师的“小确幸”。
“不是每个中专数学老师都能遇见姜萍这样的学生。只要愿意来问问题的学生多一些,对我而言就是一种肯定。”潘树芳说。
面对“被放弃”的孩子们
在江苏靖江,潘树芳的同行何纪龙,同样当了20多年中专数学老师。
何纪龙任教的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始创于1958年,是这个泰州市下辖、以造船业和猪肉脯闻名的县级市里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1998年,何纪龙从师范大学毕业,入职这所学校。他笑称,自己没能赶上中专的“好时候”。
何纪龙回忆:“以前中专可吃香了。县里的初中,只有成绩最好的学生才去上中专。一毕业就能有份体面的工作,旁人都羡慕得不行。上世纪90年代,大家的观念逐渐改变,都希望孩子参加高考、上大学。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专的生源也就越来越不行了。”
时至今日,读高中、考大学依然是江苏家庭在规划子女的人生路径的最主流,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据业内人士透露,2023年江苏中考普高、中职的分流比例接近7:3,今年这一比例则可能进一步扩大至8:2。换言之,所有中考考生中成绩垫底的20%,才有可能会成为中专生。
这一比例直观地反映在学校的招生计划上。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公布的2024年招生计划显示,三年制职业中专的录取控制线(非起分线)为300分。同时,300分以下的学生,经学校综合测试合格后,同样有机会录取。作为参照,2023年靖江市普通高中的录取控制线为580.5分;当地热点高中,靖江高级中学的录取最低控制线则为709分。
作为教育大省,江苏的中等教育以“卷”闻名。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中考中“被分流”,基本等同于“被放弃”。诚如潘树芳所说,“托住”这些“被放弃”的孩子,让他们不至于“自我放弃”,是日常的学科教学之外,何纪龙、俞永达他们这些中专老师最大、同时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总分830分的考试,考300多分,这些学生的水平可想而知。”何纪龙说,当年他是个暴脾气的急性子,如今却成了一个说话慢条斯理的慢性子。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这群孩子在学力上的差距肉眼可见。普通高中数学课上半节课带过的简单公式,在何纪龙这里却要掰开揉碎了反复讲,让学生反复记。用何纪龙的话说,没有技巧,只有耐心。
“今天记不住,明天再讲。明天还记不住,后天再讲。讲到记住为止。”当年那个急性子的何纪龙,如今的授课方式颇有《大话西游》里唐僧的风格。
不过,何纪龙从不认为自己的学生在天资上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本质区别。学习成绩差,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这背后,往往与学生的原生家庭不无关系。据学校相关处室的负责人介绍,学校里的“问题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与事实孤儿,或是来自离异家庭。比起学习成绩,这些长期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在心理层面与道德认知层面的问题更为严峻。
一位长期观察江苏教育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江苏某地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用以总结中专的办学目标:男生不流血,女生不流产。对于这样的表述,何纪龙颇为反感:“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偏见吗?!”
“总有人觉得在中专当老师很轻松。实话实说,单论教学压力,的确比普高的老师小一点。但是我们累的是这里。”何纪龙一边说,一边拍了拍自己的心口。
抽烟喝酒、打架滋事、小偷小摸……这些在社会上沾染的坏习气,在何纪龙看来只需假以时日都可以通过在学校里“做规矩”来扭转。但是,“被放弃”的孩子们心灵上的创伤,却需要长时间的悉心呵护。多年来,何纪龙带过性格乖张暴戾的学生,也带过有抑郁倾向甚至在课堂上自残的学生,面对这些孩子,何纪龙和他的同行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放弃”。
也有例外。学校曾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劝退了一名学生。事后老师们得知,这名学生被确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其实这个孩子初中时问题就已经很严重了,本来应该及早就医的,但是家里没人管。”何纪龙又叹了一口气。
渴望“被看见”的职业教育
“在各级技能比赛上拿一百个奖,抵不上姜萍的一夜成名。对于职业教育,姜萍的出现当然是好事,但是以这种方式‘被看见’,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靖江中等专业学校财经商贸系主任戴分飞这样说。就在前不久,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在一次全国性的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中,分别斩获了高职组的一等奖与中职组的三等奖。
戴分飞也是学校的老教师了。何纪龙所说的“中专的好时候”,他经历了个“尾巴”,此后则是职业教育延绵至今的低潮期。他自嘲,作为中专老师,不仅“江湖地位”上矮人一头,甚至“家庭地位”也不行:“家里人以前总是数落我,说我只能在中专里混日子。”
戴分飞当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在“混日子”。他认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巨大缺口已然摆上台面。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海量的技术型人才作为支撑。在制造业发达、商贸兴盛的江苏,尤其如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走出低谷指日可待。但是在此之前,需要更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一些观念问题也亟待转变。
“我们希望全社会能够逐渐形成共识,职业教育一样能够成材。”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顾卫国说。
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可能一夜逆转。读中专不等于没有机会读大学,或许可以被视作推进这种观念转变所迈出的第一步。2019年,江苏开始推行职教高考制度。通过参加职教高考,中专学生同样有机会进入大专或者二本院校。与此同时,以靖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该校除了推出五年制高职,还与泰州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推出“3+4中职本科”“3+3中高职衔接”等学制。
顾卫国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中专生在毕业后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将会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未来的目标必定是全覆盖,让所有中专学生都有上大学的机会。”
虽然竞争与普通高考一样激烈,但是职教高考让“被放弃”的孩子们至少有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有了说服自己学习的理由。职教高考的成绩为“334”布局,即专业理论占比30%、技能实操占比30%、文化课占比40%。这就要求学生专业与基础学科并重,不能偏废。
俞永达任班主任的班级里,32名学生中有26名选择参加明年的职教高考。他发现,相比以前带过的学生,这些孩子的学习热情明显要高出一截。他时不时要向学生“自卖自夸”,告诉他们数学是在考试成绩中拉开差距的关键。
“学习的热情终归还是要靠考试的压力来驱动。”俞永达笑着说。
在靖江,作为数学教研室主任的何纪龙则愈发感受到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压力。全校数学老师共计20余名,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年龄断层明显,严重青黄不接。除了前些年招收的两名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教研室里最年轻的老师也已经年过四十,还有几位退休返聘的老师仍在执教。何纪龙说,并不是因为年轻人不想来,实在是编制卡得紧:“职业教育的低潮期始终还没有过去。这些年,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给学校的编制自然也相应地越来越少。”
不过,无论是俞永达还是何纪龙,都认为这漫长的低潮期即将结束。对于长期以来“不被看见”的职业教育,“被看见”的姜萍或许只是一个意外的小插曲。但是,为了让那些孩子能有机会被真正“看见”,为了揭掉那被污名化的身份标签,“不被看见”的中专老师们始终没有放弃努力。
(文中俞永达、潘树芳为化名)
发表评论
2024-06-29 19:10:52回复
2024-06-29 16:58:40回复
2024-06-29 19:45:38回复
2024-06-29 11:04:27回复
2024-06-29 20:11:20回复
2024-06-29 16:07: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