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4格林威治经济论坛

  新浪财经讯 格林威治经济论坛(香港)6月5日-6日在香港举办。新浪财经作为合作媒体报道此次论坛。Two Sigma亚太首席执行官林国沣在会议上表示,Two Sigma正在利用科学化、数据驱动的方法结合AI技术在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中寻找和实现超额收益,同时肯定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和监管的开放态度,以及AI技术对投资策略和人力资本带来的变革。

  林国沣介绍了Two Sigma的投资理念。与沃伦·巴菲特可能同时专注于50到70家公司不同,Two Sigma投资于约1万5千到2万只股票。公司通过科学化的过程,主要寻找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市场深度,即拥有大量资本交易的股票市场;二是通过该股票发现超额收益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现在涉足亚洲每一个市场的原因——亚洲是我们美国之外最大的区域”。

  林国沣同时介绍了Two Sigma在人工智能的投入和理解,“我不断强调,如果回顾15年前的量化投资公司,那时的关键在于获取数据。但现在,仅仅获取数据已远远不够——拥有优质的数据访问权限并不意味着你就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于你处理数据的速度有多快,处理得有多好。因此,当我们谈论AI时,更多地是在讲如何应用这种先进技术来快速且智能地识别数据模式。也就是说,你是否能比其他竞争者更快、更聪明地从数据中提取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Two Sigma在超算能力方面排名前50大公司之列。

  展望未来,林国沣认为,人工智能将继续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不仅在投资领域,医疗、能源乃至劳动力市场都将迎来重大转型。他强调,拥抱AI时代,企业必须持续吸引跨领域的顶尖人才,构建适宜的创新平台,方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话实录(由英文对话编译、有删减、未经演讲者确认)

  Jim Aiello:今天,我们想就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进行一番讨论。同时,我们也想谈谈中美关系,因为Two Sigma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在亚洲有显著的影响力,同时在许多其他市场也有布局,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比较视角。我们还会稍微探讨一下经营这样一个复杂业务的挑战。所以,我们会涉及很多方面的话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简要介绍Two Sigma的情况开始呢?虽然很多人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并非所有人都熟悉。请跟我们分享一下贵公司的基本情况。

  林国沣:Two Sigma公司成立于22年前,由一位科学家和一位数学家共同创立。长期以来,直到今天,我们都坚信投资过程应当是科学化的,我们应该尽力将情感因素从投资过程中剥离,尽可能多地融入数据和技术。

  实际上,直到今天,我们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200名员工,其中大约13%是我们所谓的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在这13%中,约有四分之一拥有博士学位。因此,我感觉自己可能是这个平台上教育背景最浅的人之一了。在这样一个团队中,我确实感到自己相对而言学识较为有限。但我们构建投资的方式并不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模式和数据,而是直接寻找超额收益(原文为Alpha(α)系数,指的是投资或基金的绝对回报,这里及下文一律翻译为超额收益。)的算法。我们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你拥有大量数据,应用技术创建能够产生超额收益的算法。因此,这个过程可以说至今都非常像一个科学实验。

  Jim Aiello:请谈一谈你们的地域覆盖范围,我们知道你们在亚洲有布局。显然,你们运营整个亚太地区,但我认为你们已经进入了80个市场。跟我们详细讲讲你们的地域广度,以及你们是如何选择进入这些市场的。为了让问题更有趣一些,你可以分享一些背后的考量或者特定的市场战略。

  林国沣:大约两周前,我在北京与一位高级监管者会面时,他问我们:“你们与沃伦·巴菲特有何不同?”我说,“我们非常欣赏那些能将资金分配给最优企业的公司。”然后他们追问:“Two Sigma是如何将资金分配给最优企业的呢?”我们对此的回答是,我们的做法更偏向于广泛筛选。显然,巴菲特是史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他可能在同一时间专注于研究50到70家公司。而我们则投资于大约1万5千到2万只股票,并通过我之前提到的科学化过程来配置资金。

  主要是寻找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深度资本市场,即拥有大量资本交易那只股票的市场;二是我们利用该股票发现超额收益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现在涉足亚洲每一个市场的原因——亚洲是我们美国之外最大的区域,我们在这里进入了九个市场。目前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市场实际上是日本,接近30%-40%的交易量实际发生在日本。目前日本一直是我们的最大市场之一。长期以来,中国、韩国等其他市场紧随其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市场深度极佳,同时也在于我们能从中获取什么样的数据。尤其是中国,我们已经在这个市场活跃了很久。

  Jim Aiello:通常来说,实现超越市场的成功表现的一个方法是识别赢家并持有相对较小的投资组合。你会听说这类神奇的数字,比如持有15、20或30只股票。但你说你们持有1万5千到2万只股票,这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策略。而你们也同样以超越市场表现著称。事实上,《金融时报》去年有一篇文章提到,你们和桥水基金是去年亚洲表现最佳的基金。那么,面对如此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你们是如何解释自己相当惊人的业绩记录的呢?

  林国沣:我认为在亚洲,有三个方面显示了AI发挥的巨大作用,而我们公司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经常听到关于AI的讨论,而我们公司被视为在业务流程中运用AI最多的企业之一。但我对AI的热潮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AI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一场革命。尽管ChatGPT的出现使AI成为了大众熟知的词汇,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过去10到15年间使用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大型语言模型等技术。

  实际上,AI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理解和运用上下文中的数据。我不断强调,如果回顾15年前的量化投资公司,那时的关键在于获取数据。但现在,仅仅获取数据已远远不够——拥有优质的数据访问权限并不意味着你就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于你处理数据的速度有多快,处理得有多好。因此,当我们谈论AI时,更多地是在讲如何应用这种先进技术来快速且智能地识别数据模式。也就是说,你是否能比其他竞争者更快、更聪明地从数据中提取价值。

  我们确实在大量投入。在全球范围内,Two Sigma在超算能力方面排名前50大公司之列。所以,如果看看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及其计算能力,我们现在在全球所有公司中计算能力排名位于前50名之内。我想强调这一点,并不是为了炫耀我们有多优秀,而是为了说明我们需要如何进化,以确保我们能持续保持在最顶尖的位置。

  Jim Aiello:我们一直在谈论业绩、交易、能力和计算力等方面,但让我们退一步,从投资的角度,以及更广阔的视角来看看AI的影响——包括投资机会的视角,以及对社会更广泛的影响。请你从这两个方面谈谈你对AI的看法

  林国沣:首先,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现在能够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这方面我们正从两个前线进行探索,而且我已经公开提到过。例如在中国,我们现在正在寻找方法来解读政策动态,并尝试将政策洞察融入我们的模型之中。想想中国市场,政策确实会影响各个行业。那么,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理解这些模式,并能够预见到政策走向,这是我们仍在努力的方向。

  第二件事实际上是围绕情感的。我们都知道我们正试图找到一种捕捉情绪的方法,但这是你的情绪、我的情绪还是市场情绪?你如何确保阅读句子背后的真实语境是关键。所以应用它是关键。因此,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在社会影响方面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我们直接看到的一个变化是工程师角色正在转变。我们注意到,我们在处理和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注入了大量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人力资本及其作用。我们多次提到,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力资本,但它会改变我们许多员工的角色,我认为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也是如此。

  Jim Aiello: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都有潜在的影响,这些影响非常广泛,比如医疗、能源、劳动力市场等。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可能带来怎样的社会变革?

  林国沣:我刚观看完黄仁勋在 COMPUTEX 大会上的主题演讲,并将其与英特尔CEO的发言做了对比,我确实认为他们现在已经突破或超出了摩尔定律的预期,技术加速进步的速度确实非常快。而且我认为,如果你不是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司,你将无法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参与竞争。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差不多有23年了。早在“大数据”成为陈词滥调之前,我们就已经在谈论大数据。正如我提到的,我们使用人工智能——以某种形式——已经有10年或15年了,对吧?所以现在对我们来说,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我们如何确保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不仅仅是来自对冲基金,而是全球范围内的任何科技公司,并确保我们构建一个让他们满意的平台,这是关键。

  所以,当谈到投资公司和对冲基金时,你很少会想到人工智能和对冲基金是两个争夺相同人才的领域。而事实上,我们确实在为吸引同样的人才而竞争。这是件好事。

  Jim Aiello:你如何看待未来特别是中国的机会与风险?你认为机会在哪里?在下行保护方面,你又在关注什么?

  林国沣:我认为最糟糕的做法之一就是夸大或低估风险。我们往往会受到日常媒体的很大影响,并且倾向于因为媒体的影响而放大风险,因为视频新闻往往是由头条驱动的。对于中国,我们并不认为它在风险以及我们如何构建和评估风险方面与其他任何市场有何不同。在中国,相较于仅仅在全球模式下进行部署,我们更注重建立对本土情况的理解。如果你问我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可能会受到日常波动的影响,导致我们可能夸大或低估风险。因此,我们要确保采取的方法实际上是平衡的。

  Jim Aiello:你提到你们在80个市场运营,并且在亚太地区规模庞大。除了中国之外,你们还在哪些市场有较大影响力?也许除了日本之外,亚太地区的其他哪些区域是你们重点关注并积极参与的?

  林国沣:我们这是公开讨论,所以我不能透露太多具体信息。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关注的关键指标有两三个。即市场的深度以及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创造超额收益。如果你观察整个亚洲,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市场能让我们大展拳脚。例如,看看东南亚的一些市场,我们可能只涉足了两三个。因此,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场的深度仍然是关键因素。所以在亚洲,我们并没有快速开拓新市场,而是在我们关注的主要市场上加速交易并深化布局。

  Jim Aiello:我了解到你们主要关注亚太地区,但你能稍微谈一谈亚太以外的地区,比如说中东的情况吗?你们在非洲、拉丁美洲或其他地区有没有开展业务?

  林国沣:我们在此类地区相当活跃,我们正在为我们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多的选择。我确实认为世界正在区域化,而非全球化,这很遗憾。但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香港需要与所有地区保持友好关系。因此,如果你以香港为基地,我们就需要积极地与像中东这样的新兴区域建立联系。虽然我个人并不直接负责中东地区,但总体上,我们在该地区相当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