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大运河杭州段南端,见证了千年运河从兴盛、衰落再到复兴的发展历程。提及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胡红文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胡红文,杭州市运河(河道)研究院副院长,与运河打了20余年的交道,是地道的“运河人”。“以前,大运河两岸的沿河道路根本走不通,都是乱搭的违章建筑,有的小区院墙甚至直接盖到了河岸线。”从2000年运河水环境整治到综合保护,胡红文全程参与。回忆起前期工作,她仍历历在目:“累是真累,沿着河道一天走上十几公里是常有的事,但架不住心底高兴。”

现如今,看着往来如织的游客,胡红文言语间满是骄傲:“看,现在这里大变样,休闲空间释放出来,成了杭州特色旅游景点——大运河不能只是少数人的运河,而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运河。”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还河于民 造福于民  第1张

运河边的老建筑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打开手机地图,胡红文当起了“宣推员”。随着胡红文指尖在手机上滑动,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等众多博物馆跃入眼帘,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周边俨然已成博物馆集群地。

京杭运河史,也是城市发展史。“这些博物馆不少是由工业旧厂房、旧仓库再利用而成。”胡红文介绍,自2000年以来,大运河(杭州段)沿线传统工业区大力转型升级,相继转迁杭州钢铁集团、杭州炼油厂等工业企业2000余家,实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零直排;配合完善运河河长制流域化管理体系,运河流域水质监测实现全覆盖;运河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京杭运河杭州段水质由2014年劣V类频现到2023年干流监测断面优良率(Ⅲ类以上)达95%。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走向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胡红文介绍,杭州对大运河保护一直走在较前列:2017年,杭州出台全国首个运河保护地方性法规《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9年,出台更具操作性的保护规划《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分类、分段、分级”管控要求;启动遗产保护与利用标准化试点工作,陆续出台多项市级标准……系列举措下,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沿着河道走过,两岸绿树成荫,古建筑错落有致,居民悠闲自得。

“看池塘,鱼儿对对戏碧波,它也是情投意合永相和。”不远处,有越剧声传来,亭中,两位阿姨手持麦克风唱得入神。其中一位演唱者叫任国萍,是“60后 ”,也是老杭州人。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还河于民 造福于民  第2张

面向运河,任国萍放声歌唱。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我打小就住运河附近,经常过来游泳、摸螺蛳。小时候,家里喝的就是运河水。”任国萍直言,到了20世纪80年代,运河水质开始变差之后,便很少专门到运河边玩耍。“现在不一样啦,不仅河水干净了,周边的硬件设施也好,歇脚的凳子、亭子很多,适合我们老年人过来休闲。”拉着唱戏搭子到运河边唱越剧,已经成为任国萍退休后的生活常态。

近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格外热闹,约80家文创品牌齐聚第十一届中国大运河庙会,非遗手作、茶器、香薰等各色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

来自安徽的王安安驻足在花茶摊,在老板盛情下,细品茶香。“我是乘坐运河水上巴士过来的,才3块钱就能看到运河两岸风貌,下了巴士,喝到了大运河城市驿站提供的免费茶水,感觉还蛮贴心的。”这趟杭州运河之旅,王安安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除了逛一逛周边特色建筑、店铺外,下午预约了两家博物馆,晚上定了《如梦上塘》运河沉浸式夜游实景演出。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还河于民 造福于民  第3张

本届中国大运河庙会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拱墅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为全力打响大运河文化品牌,杭州先后举办多届大运河庙会、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大运河文旅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舞剧《遇见大运河》、音乐剧《如是拱宸》、话剧《北上》、沉浸式实景演出《如梦上塘》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更是向公众通俗易懂地普及运河历史与价值,让市民游客获得别样体验。

“大运河杭州段河道总长度约为100公里,之前的工作主要围绕主城区二十几公里展开,以后要做的还多着咧!”采访的最后,胡红文透露,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等项目正有序推进,未来还将在运河举行龙舟赛等特色文旅活动。

(责编:张丽玮、康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