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微
公司6英寸及8英寸产线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其中部分产品线已在95%以上;12英寸产线处于爬坡上量以及客户验证阶段
扬杰科技
公司已经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二季度产品价格基本企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宏微科技
预计第三季度订单较上半年更饱和
华虹半导体
产能利用率在第一季度有明显回升,无论8英寸还是12英寸都接近满载,(产品)价格下降的趋势已到尾声
◎记者 李兴彩
沉寂了近两年的功率半导体板块迎来一片“涨”声。6月17日收盘,新洁能、扬杰科技、台基股份等功率半导体公司股价纷纷上涨,为市场传递出阵阵暖意。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功率半导体公司采访获悉,整体来看,功率半导体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各大晶圆厂的产能已经接近满载,涨价成为行业内热议的话题。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产业链上库存出清、需求进一步复苏,预计下半年功率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会继续上行,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高端通信及新能源等领域仍将是带动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走出景气低谷 代工厂接近满载
“今年第二季度起,功率半导体的价格开始企稳,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开始回升。”有半导体从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各晶圆代工厂、IDM(即设计制造垂直一体化)厂,都是接近满产状态。
近期,多家功率半导体公司披露了产能利用率的具体情况。华润微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6英寸及8英寸产线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其中部分产品线已在95%以上;12英寸产线处于爬坡上量以及客户验证阶段。扬杰科技表示,公司已经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功率半导体复苏得比预期要早,我们的产线也已经基本上处于满载状态。”晶圆代工厂方面,芯联集成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报告称,华虹半导体的产能利用率已超过100%。
去年第四季度是功率半导体价格的最低谷。今年1月起,由于不堪亏损的重负,捷捷微电、扬州晶新微电子有限公司、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对部分产品开启了涨价模式,价格上调幅度5%至20%不等。
“一方面,消费电子行业在今年第一季度复苏;另一方面,高端的汽车电子、AI带动的高性能计算及高速通信等需求,给产业带来新的成长驱动力。”对于功率半导体的复苏动力,一位功率半导体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加上工控领域的需求持续平稳、来自风光储的需求也在今年第二季度趋稳,功率半导体目前处于温和复苏阶段。
对于AI给功率半导体带来的新需求,芯联集成总经理赵奇表示,AI不仅带来云端服务器、机器人等新业务的增长,也会带动“发电—输配电—用电”全链条功率半导体用量的系统性提升,刺激功率半导体存量业务的增长。
芯联集成在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AI催生出面向大型GPU的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公司的第一代BCD已开始小规模量产,第二代55nm解决方案获得了关键客户重大定点。公司正全力扩大客户群、加速产品导入,BCD产品将成为公司增长点之一。
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订单信息,有力地印证了产业复苏、新需求旺盛。
华润微表示,目前下游库存去化进度已基本完成,公司订单逐月增长;公司有SGT MOSFET等功率半导体产品可应用于AI服务器等领域,目前已有供货。扬杰科技表示,第二季度产品价格基本企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宏微科技表示,预计第三季度订单较上半年更饱和。
涨价模式开启 市场需求可持续
由于景气度复苏好于预期,部分IDM功率半导体厂商已经在5月对部分产品进行了涨价。比如,扬杰科技表示,公司根据市场供需及成本情况等因素确定提价情况,公司产品价格进行了上涨调整,总体呈涨价趋势。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晶圆代工厂已经不再接受客户的议价谈判,有晶圆代工大厂已经在酝酿近期涨价。
“今年功率半导体的大体节奏是,第二季度涨量,第三季度涨价。”展望下半年,有功率半导体公司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产业链上库存出清、需求进一步复苏,预计下半年功率器件行业景气度会继续上行,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高端通信及新能源等领域将是行业增长主要驱动力。
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在5月表示,华虹的产能利用率在第一季度有明显回升,无论8英寸还是12英寸都接近满载,(产品)价格下降的趋势已到尾声,预期接下来几个季度价格可能开始回升。
一般来说,当功率器件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上升时,中低端产品将可能率先涨价,相关IDM厂商、晶圆代工厂从而受益。从产业逻辑看,当晶圆厂产能利用率大幅上升时,其往往乐意将产能更多分配给高价值的中高端产品及客户,这时候会对“平时用于填产能”的低端产品及客户进行涨价,晶圆厂将从涨价中获益,芯片设计公司则需要将涨价向下游客户传导。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涨价先从中低端产品开始,但不管是从产品利润空间,还是从产能获取、下游需求角度来看,拥有高端产品的厂商才是产业景气度上升的主要受益者。
“鉴于我们主攻中高端产品,如果接下来晶圆厂涨价,我们也有对下游高端客户进行价格传导的底气和议价能力。”对此,某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上市公司表示,公司产品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高性能计算等需求旺盛的领域,工控产品的需求也持续保持稳定,光储用产品则在第二季度恢复企稳。
发表评论
2024-06-18 13:40:06回复
2024-06-18 16:03:49回复
2024-06-18 17:24:47回复
2024-06-18 09:18:53回复
2024-06-18 08:40:26回复
2024-06-18 16:39:40回复
2024-06-18 14:50:19回复
2024-06-18 11:56:24回复
2024-06-18 14:57:48回复
2024-06-18 13:43:48回复
2024-06-18 12:52:05回复
2024-06-18 14:23: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