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的6月9日,唐尚珺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是离开的时候了 ——永远的18!”他表态离开的对象,是他曾复读了10多年的“高中生涯”。然后,命运的车轮并没有停下:他的“高中生涯”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又一年的复读周期。
时隔一年,唐尚珺在广西防城港市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16次高考。6月10日凌晨五时多,唐尚珺在个人认证的抖音号上发声,表示“感觉自己发挥一般”,接下来计划“回家跟老妈过一个好的端午节”。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认真地表示,这一次要“服从调剂”。
去年6月,唐尚珺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离开”,却难以“离开”。 微博截图
朋友纷纷劝他走出“高中”
9日晚,答完人生中第16份高考试题的唐尚珺接受了媒体采访。他承认,出考场后自己的心情一般,做完题感觉不是特别好。他称,自己没有核对参考答案,但考完之后觉得今年的分数可能会跟2023年差不多,如果填报志愿还是会倾向师范类的专业。
“如果考得好,肯定是想到最好的师范大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成绩如果差一点的话,可能会考虑像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分数稍微低一点的学校。”唐尚珺说,身边的好朋友和家人都劝他去读大学。“他们说,不管你考得怎么样,都应该去读了,走出这个‘高中’,不要在这里面徘徊那么久。上大学的话,大学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比起过往15次高考,唐尚珺这次感到格外有压力。“一方面是自己想考好了就走掉了(去读大学);一方面是家人们都希望自己去读大学。再就是,社会都希望我去读大学,然后步上正轨。其实这个对我是动力,也是压力……真正在考场的时候,就感受到这个压力。”
2023年夏天,唐尚珺一度决心“告别高考”,却在高考志愿填报的阴差阳错中,导致自己手握594分的高考成绩,最终却没被一所大学录取。尽管超投档线20分,可因为执拗地在高考志愿中选择不服从调剂,他被华中师范大学退档,此后的两次补录机会他也接连放弃,因为“没有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唐尚珺通过抖音发声,认为自己高考发挥一般。 视频截屏
但是,连续多年的失利,特别是去年志愿填报“不服从调剂”没有上大学,让他深感压力。今年他说,填高考志愿自己肯定要填“服从调剂”,填写会非常谨慎,得多听听老师、长辈的意见。“希望大家不要效仿我,我也希望我能利用我这些年的备考经验,帮助一些高三学生少走弯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6月10日凌晨五时多,唐尚珺在个人认证的抖音号上发声,表示“感觉自己发挥一般”,接下来计划“回家跟老妈过一个好的端午节”。他说:“今年是广西的第一年‘新高考’……今年没有特别怪的题目,但高考毕竟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它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感觉自己发挥得一般。”在表示要跟妈妈过节的同时,也提醒网友“多回家看看”。
他的抖音号前一个视频发布于高考前的6月5日,内容是给自己加油。更早一个视频就是一年前的9月,那时他宣布“闭关修炼”,开始又一年的复读生活。
从小耳濡目染的“清华梦”
今年,会是唐尚珺最后一次参加高考吗?
“现在,我没办法给出确定的答复。”唐尚珺说,“虽然大家都希望我往前走,我自己也很有紧迫感,出成绩后,我会尽量去填报一所好学校,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假如这次考的成绩不理想,我不敢保证不会出现和去年类似的情况。”
唐尚珺在执着高考的道路上已经走了10多年。他的这份执着,来源于对清华大学近乎狂热的追求。他以坚持复读考清华大学而出名,曾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录取,全都没有去上学。
唐尚珺的清华的执着,源于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
1988年,唐尚珺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个小山村,唐尚珺有3个姐姐、1个哥哥,父亲此前是一名小学老师。当唐尚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听父亲讲过一个邻村学生考上清华大学的故事。那人毕业后,不仅衣锦还乡,还有很好的事业与生活,更是为自己的家乡修了一条路,这样的事情在唐尚珺看来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在老家,他也常听大人对小孩说,“让老祖宗保佑你考上清华大学”。这些场景深深刻在了唐尚珺的心里,虽然当时他对清华、对大学没有任何概念,但确定“考上清华”是一种荣耀。
在他复读过程中,他的同班同学吴善柳考上清华大学的故事更是深刻影响着他。2014年,他在钦州二中同班复读同学吴善考出了680分的好成绩,是钦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电机系录取。
唐尚珺早在应届生的时候就听过吴善柳的故事,为了考上清华大学,吴善柳一次次复读,放弃过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众多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和唐尚珺同班时,吴善柳已经32岁。那年,高考分数出来后,唐尚珺从班上QQ群得知了吴善柳的成绩,他再一次从吴善柳考上清华大学中受到鼓舞,他的目标也更为清晰,那就是除了清华,其他的学校都不考虑。
这一年,其实唐尚珺考出了573分不错的成绩,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两大争议点“谎言”“奖学金”
初中毕业,唐尚珺考上钦州当地最好的高中——钦州二中。老师们都说,进入钦州二中,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但对唐尚珺而言,故事才开始:2009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是372分,只够读一个专科学校,他决定复读。2010年他的高考成绩是405分,这次家人不同意他再复读,他选了南宁一所专科学校。临走前,父亲给他准备了5000元学费,还有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
但唐尚珺没有去上学。“我在学校逛了一下,跟我想象的差距太大了,学校食堂和宿舍都很小,跟高中没区别,我打退堂鼓了。”他下了一个决定:再复读一年,决定回钦州二中。但这个决定他没有告知家人。
唐尚珺。 九派新闻
好友何汉立以唐尚珺的故事,拍了一部纪录片《高十》,主要讲述了他这段“打工人”的生活。
在片子里,2013年的唐尚珺应该“大学毕业”了,但他对家里人谎称在南宁一家叫“顺丰”的公司工作,一个月工资1600元。事实上他拿着家人给的大学学费,一直在钦州二中复读,每年成绩都有所进步。2014年1月24日,离春节还有6天,学校开始放寒假,唐尚珺穿着红色冲锋衣也打算回老家。唐尚珺很注意细节,回家他连书都不敢带一本。从钦州的超市简单买些水果回家,他丢掉印有“钦州湾大道82号”的塑料袋,因为“远在南宁的他”没法解释怎么在钦州买东西。
2016年,他考出625分,在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后,唐尚珺拿着通知书,到医院将复读一事告诉家人。在纪录片《高十》中,唐尚珺拿到通知书后,去医院看望癌症晚期的父亲,他将多年的谎言和盘托出。
意外的是,看着手中的通知书,父母并没有惊喜或者意外,很平静的在看。这时的唐尚珺决定不再复读,他带着父母去了趟北京,来中国政法大学门前打卡拍照,看了北京天安门,坐地铁爬长城,吃了北京的小吃。
但唐尚珺还是放弃了。2016年8月,决定去中国政法大学读书的唐尚珺,甚至申请了学校的助学贷款,但在开学前,他在高中班级微信群里看到一条信息,又犹豫了。
信息是广西某中学在“补习班招兵”。学校开出这样的条件,“高考达600分以上的考生来我校补习,只要在我校报名参加高考,即可享受一次性奖励10万元;学校全免学费、住宿费,并提供一套公寓式住房居住;每人每月生活费1500元。”如果第二年考上清北,一次性奖励60万元。
他选择了领取奖金,再次隐瞒家人继续复读。领取的奖金,一部分钱用于自己生活开支,一部分给父亲看病买药。后来几年复读,唐尚珺辗转于广西几所奖学金丰厚的民办高中,3万、5万元的都有,每个月生活费不低于1000元,联考成绩优秀,还能有几百元奖励。
但唐尚珺不认同为了奖金复读的说法。
他说,除了2016年去某中学和2022年考上上海交大,获得的这两次奖金比较可观外,中间几年的奖金只是基本够生活开销。当时选择拿学校的奖金,也是在亲情和个人前途面前,选择了亲情,这钱可以给父亲治病,选择复读,还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2014年起,唐尚珺的成绩提升很大,曾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等名校录取。其中,2019年,唐尚珺考出了自己最高的一次成绩——645分,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但即便被多次被名校录取,唐尚珺依旧执着于复读,他的理由就是考清华大学。
坚持在复读之路上的“小伙伴”们
跟唐尚珺一样不断复读、不断参加高考的,还有其他人,其中真正达到目标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唐尚珺的复读同班同学吴善柳。
同样来自广西的吴善柳2001年曾经考入北京交通大学,三年之后退学南下打工。2007年,吴善柳开启复读之旅,并于当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和此后多年的选择一样,他放弃上名校,继续复读,直到2014年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时他已是32岁“高龄”。
吴善柳。 网络图
在入学时他曾经十分感慨地说:“希望上清华以后,工作轻松点,挣得多一点。以前工作比较辛苦,挣得比较少,每月2000多元。”他说,别人说他多次拒录名校、复读是因为有清华梦,但考入清华的荣誉感并不高。如果再复读就要参加新课改后的高考,自己不适应,所以即便没有考上清华,也会去上大学。
2018年,吴善柳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此时的他已经36岁。因年龄原因,找工作受到限制,失去了很多机会。后来,他在河南郑州应聘一家私立中学的老师,成了一名中学数学老师。
今年第28次参加高考的梁实也是一个执着的人。唐尚珺、吴善柳心里的梦想是考上清华,而梁实只是想“上大学”,在他心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每年败北后,他总会安慰自己不再考了,但报考时间一到,他又认为应该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就这样,来来回回他前后参加了28次高考。
为何对高考有如此深的执念?梁实说,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体面、光鲜,是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考上大学是解决就业的最佳途径,他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证明自己的价值。“读大学,读好大学”成了梁实的心中的执念。没有考上大学后,他出去打工、做生意。2001年,高考政策调整,成年人也可以报名参加,这让梁实又看到了希望。彼时梁实做生意小有成就,已经不再为生计发愁,于是他弃玩乐,推掉了朋友们的邀约,开始了长达20多年,一年一次的高考“生涯”。
专家建议>>
盲目复读不可取,两类人群更适合
类似唐尚珺、吴善柳、梁实这样多次反复高考的情况,每年高考前后都会被媒体关注,正面负面评价都有。该如何看待?
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指出,从社会心态的角度看,人们普遍存在对自己某个未能如愿以偿的目标念念不忘的情况;为弥补这样的目标,有的人愿意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坚持圆梦。在这样的执着背后,暴露出的是不同程度的思维固化现象,这与《吕氏春秋·察今》中那个“刻舟求剑”的楚人颇有相似之处。
刘海明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多有创造性的事情,这是衡量人生价值量大小的重要依据之一。就将高考作为“打卡地”的特殊考生而言,热爱学习的精神固然可嘉,对高考目标的追求也让人敬佩,但是,高考的知识毕竟只是相对初级知识,对于过了而立之年甚至知天命之年的人来说,中学知识恐怕无法满足他们的工作生活需要。如果将高考当作纯然的兴趣倒也未尝不可,只是这样的兴趣原本可以被更高级的兴趣所取代,否则就将失去更多有价值的人生尝试。
现在,复读生群体几乎不再是没有大学可上的学生,而更多是那些认为自己发挥不理想、对志愿不满意,甚至为了更高的求学追求,愿意再辛苦打拼一年的学生。那么,什么情况适合复读?湖南文郡洋沙湖中学复读部副校长邓伟指出,符合两大条件的学生更适合复读。
一是考生自身目标明确和意愿强烈。这类考生基础知识扎实,只是高考发挥失常或者志愿填报失误,也可能是曾经没有努力或学习方法不佳,想要再拼搏一次。这类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有极大的提分空间;此外,考生还应该有一定心理承受力。高三是学生十二年学习最劳累、最有压力的一年,在经过一年后再经历一年,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考生需做好再累一年的心理准备。
如果学生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只是因为家长的要求而被迫选择复读,很可能一旦遇到困难,产生逃避或埋怨以及畏难情绪,很难提高成绩,复读可能事与愿违。
上游新闻据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九派新闻、大象新闻、海报新闻等综合
编辑:杨波责编:李洋 审核:冯飞
发表评论
2024-06-11 10:31:26回复
2024-06-11 08:21:22回复
2024-06-16 09:42:13回复
播放欧洲杯德国视频时间:https://bhweld.com/zq/27660.html
欧洲杯决赛英国首相:https://myflgjxx.com/zq/9220.html
女足欧洲杯无弱队吗:https://xdzhimaiguan.com/zq/8835.html
历史斯洛伐克欧洲杯:https://jhdong.com/zq/12215.html
央视欧洲杯直播表今天:https://wuhualis.cn/lq/10801.html
实况欧洲杯ly79:https://vwizlgn.cn/lq/18831.html
丹麦得到过欧洲杯:https://cxruye.com/zq/23904.html
24小时欧洲杯直播:https://zhongqq.cn/zq/8075.html
欧洲杯决赛吃货攻略:https://lczcjs.com/zq/13834.html
丹麦属于欧洲杯哪个小组:https://myflgjxx.com/zq/13142.html
看欧洲杯的网站:https://bjjdgkjx.com/zq/26889.html
欧洲杯预选芬兰比分:https://hnrzwj.com/zq/24822.html
欧洲杯下载哪个软件:https://lczcjs.com/zq/11436.html
欧洲杯比分大全:https://nrsod.cn/zq/10425.html
英国欧洲杯解说视频:https://bnsw.net/zq/28064.html
08年欧洲杯丹麦荷兰:https://wakchina.com/zq/13736.html
捷克04欧洲杯集锦:https://bcwbhs.com/zq/13548.html
欧洲杯23号战况:https://hsycy.com/zq/11393.html
欧洲杯巴西实力分析报告:https://bobbogi.com/lq/2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