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端午假期,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28.6亿元,同比增长8.7%。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28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实现消费金额65.7亿元,同比增长12.9%。

  端午假期,北京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北京消费季推出“京彩端午”千余项促消费活动,国潮国风、绿色智能、特色美食营造浓郁节令氛围。

  环球影城客流量同比增3成

  北京消费季推出“京彩端午”千余项促消费活动,潮流派对、歌剧首演、美食之旅、限时抢购、满减优惠等各种沉浸式体验轮番登台。

  端午前夕,西北旺万象汇开门迎客,200余家特色品牌集中亮相,滑板公园、沐风广场两大主题空间打造城市消费新地标,假期销售额超1800万元,客流量超200万人次。超极合生汇“华裳走秀”“漫聆徵羽国乐快闪节”带来别样体验,假期销售额超3500万元。东城区隆福寺商圈“多巴胺新中式艺术市集”引领潮流,来福士广场“粽意游园”观宋雅集、诗词创造、非遗点茶活动添彩假日生活。朝阳区THE BOX朝外“萌芽国际艺术家作品展”,合生汇“数字剧本游”“深夜音乐会”,东坝万达广场“金属摇滚夜”“露天电影”邂逅端午假日惊喜。

  端午假期,环球影城商圈、太阳宫商圈、王府井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34.4%、24.9%、18.8%;五棵松商圈、望京商圈、地安门外商圈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3.4%、50.6%、40.7%。

  重点电商销售额同比增19.9%

  5月31日,北京市推出鼓励绿色智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重点支持家电“换智”、家装“焕新”26类商品,其中端午假期实现销售额约6000万元、换新绿色智能家电家居商品超1.7万台。

  苏宁易购提供最高5000元单人补贴,假期销售额同比增长1.5倍。小米支持多品类旧机回收,居然之家家具家电焕新升级,工行、银联同步推出“以旧换新”金融服务激活消费。西城区启动“汽车嘉年华 节能焕新季”主题活动,朝阳区联动懂车帝发放2000万元汽车消费券,鼓励新能源汽车换代升级,购车补贴、分期福利加速汽车消费潜力释放。

  “2024北京直播电商购物节”联动知名电商平台及特色电商基地、重点商圈及品牌企业推出直播促销、线下市集、达人探店等活动,赋能假日消费。快手10亿补贴全力加码,京东“PLUS DAY”“超级国货日”畅享美好假期。小仙炖年中盛典焕活健康,华熙生物年度新品全面升级,同仁堂知嘛健康“618生活新鲜式”邀请多领域专家直播传递健康生活理念。端午假期,重点监测的电商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9.9%。

  老字号新国潮撬动餐饮消费

  商超门店、社区菜店及生鲜电商增加备货丰富供给,物美超市携手恭王府博物馆推出“粽有福”端午礼盒寓意美好祝福。

  老字号特色餐饮备受青睐,稻香村网红“零号店”推出现烤五毒饼、粽宝糕点,端午假期直营店客流量达15万人次。吴裕泰“茶粽”巧妙融合清香茶味与软糯粽子。全聚德“烤鸭风味粽”、峨嵋酒家“宫保鸡丁粽”、鸿宾楼“荔枝香粽”创新经典口味呈现方式,烤肉季“粽香煨牛肉”、砂锅居“咸蛋黄焗香粽”、曲园酒楼“腊肉粽”丰富假日餐桌。多家老字号推出的粽香菜已经成为店内端午招牌菜。

  端午假期,重点监测的紫光园、曲园酒楼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5%、13.1%。

  夜间服务消费人次同比增长17.1%

  盛夏来临“激活”了夜间消费。中粮·祥云小镇“深夜食街”联动30余家品质餐饮延时闭店,新世界百货携手优酷视频打造露天影院,嘉里中心“无夜嘉市”、通州万达广场“脱口秀开放麦”开启沉浸式夜间消费体验。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亲子部落光影夜游乐园”虫鸣鸟叫光影交错,感受大自然奇妙魅力。雁栖湖夜航尽享湖光山色,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夜游大环线”完美融合国际风情与古都京韵,八达岭夜长城歌舞、杂技、音乐剧打造视听盛宴。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夜间服务消费人次同比增长17.1%。

  商文旅体融合吸引外来消费。北京端午文化季启动“长城脚下过端午”系列活动,诗词竞赛、文艺演出、非遗展演奏响夏日华美乐章。五棵松剧场、华彬歌剧院、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多场演出,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市属公园推出民俗体验、文化展演、科普展览3大板块35项端午特色活动,丰富游园体验。国家博物馆馆藏“龙舟竞技图”线上细赏珍贵藏品,石刻艺术博物馆“京音乐”“梅花大鼓”等非遗民俗展演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园林博物馆“听园”主题活动实景诵读典籍,打造沉浸式场景。“漫步京城”6区10条CityWalk路线悠赏京城靓丽风景,“看山·望水·享民俗”京郊乡村主题活动解锁京城度假新玩法,古北水镇“粽情入夏 飘香端午”主题活动假期吸引客流达5万人。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外来游客消费人次和金额实现小幅增长,外来游客文化娱乐类、旅游售票类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9%、24.9%。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