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刚刚结束的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对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5月31日,由中央宣传部部署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在常州启动,新华日报即日起推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深入采访报道全省各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腾讯新闻:澳门6合资料库大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跑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速度”  第1张

5月31日,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内,理想L6第20000台量产车下线。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邵丹 摄刚刚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省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会议明确提出,这个“重要阵地”,是具有强劲驱动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先行地。

5月3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看家本领”,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在融入国家战略中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坚持不断优化营商和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正在江苏汇聚奔流,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积累了充足底气。

“产学研”合力,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一组数据印证江苏科创实力。江苏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13个、国家高新区18家,均位居全国第一、实现设区市全覆盖;高校、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9.9%,今年一季度首超50%、达50.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蔡笑天认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整合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形成高水平高能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倪菡忆介绍,江苏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当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江苏产业发展需要,正加快构筑重大创新平台矩阵。瞄准未来网络、量子技术、合成生物、类脑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布局80个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催生新产业新动能,同时出台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

走进位于常州“两湖”创新区的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透过防尘玻璃,记者看到国内最大的高通量合成平台已投入使用。目前,常州已形成合成生物“一城三园”格局,预计到2027年,常州合成生物产业产值将超1000亿元,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高新区是集聚高端科技资源的“强磁场”,全省19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依托高新区建设的有18个。54家省级以上高新区以占全省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31.4%的地区生产总值、33.2%的出口总额和55.4%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今年,江苏将紧扣“高”“新”“数”“绿”“安”,出台支持和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措施,用心用力锻造应用研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新“三驾马车”。

“群链企”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覆盖全部31个大类,江苏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全的省份,拥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3年全国第一,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入围“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标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3%、49.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比重达33.6%,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额达1949亿元、居全国第一。全省数字化众多关键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今年江苏重大项目清单中,制造业项目共245个,占产业项目比重达92%;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184个,增幅近25%;科技创新平台类项目及第三代半导体、氢能等未来产业项目明显增多。

省工信厅副厅长黄萍介绍,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将突出“群链企”协同,加快打造新型电力装备等5个世界一流、新材料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业母机、工程机械、工业软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卓越产业链,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建立超5000家的重点企业库。

“人机网”联结,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随着智能化机器逐步成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占据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地位,新型生产关系将呈现出“人—机—网络”等多元互联特征。

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拥有117万研发人才的江苏,集聚了全国65%的院士、40%的国家级人才,这是江苏敢于“先行”的底气。

让机器上云、联网。目前江苏已累计为4.4万家企业开展免费诊断,完成改造企业2.1万家,实现星级上云企业超2.4万家。下一步,将重点引导人工智能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从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到深入推进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号工程”,江苏今年将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改革”试点,让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正探索拨投结合、项目经理等新机制,目前已成立77家专业研究所,转化技术成果7000多项,孵化高科技企业1300多家,在国内外产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重任在肩、前景光明——到“十四五”末,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改革开放、人才引领等方面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全面起势,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优势;到2030年,基本建成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制造强省,形成与“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相匹配的核心功能,生产力发展实现能级跃升,成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